东区的隔离酒店这些天来接待了多少个特别的“客人”?他们生活得怎么样?医护人员要做哪些工作?记者今日上午实地探访了东区隔离酒店——鹰皇酒店。
已解除隔离十多人
上午9点,记者来到位于康华路的鹰皇酒店。酒店被征用后,在入口处设立了岗亭,有专人值守。
从前一日起,这里也成为我市高速路口返程人群分流点之一,来自东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护人员会对符合要求的返程人群进行测温、登记,并给予下一步居家隔离等指导建议。
进入酒店大堂,正值送早餐时间。目前酒店里住了4名隔离者,东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负责管理隔离酒店的组长陈壮辉介绍,从1月30日以来,酒店已累计接待20多名,解除隔离十多名,目前为止,未有一例结果呈阳性患者。
按照流程,安排隔离人员入住,要先进行证件核查,叮嘱对方洗手、戴口罩、测体温,填写入住协议、告知书等,发放房卡、垃圾袋、口罩、体温计、照身份证照片,最后入住指定房间隔离。整个过程下来需要半小时到一个小时。
一日三餐免费
每个人的早餐都是独立包装的,一碗粥、一盒炒粉,还配有鸡蛋等。“我们要保证他们营养的丰富,一日三餐免费,住宿则按每晚100多元计算。”陈壮辉说。
在这里24小时值守的护士陈秀珍正和同事黄优燕忙着将早餐分置在不同的袋子里。
按照要求做好防护后,记者远远跟着她们送餐。“周先生,早上好,给你送早餐来了,给你量下体温。”“有没有不舒服,等下我给你送你要的拖鞋和衣架。”周先生打开门,站在门内,连声道谢。
记者了解到,周先生从疫情发生地返回中山工作,有住处,已经住了第四天,“我自驾车回来工作,在检查站被拦下来了,要求隔离14天,我觉得对我来说是负责的。”他说,“这里服务做得很好,有送早餐、搞卫生、测体温,我有需要的东西也及时送来。住得挺安心的。”
垃圾严格按医疗垃圾处置
除了一日三餐,医护人员还需要一日收三次垃圾。
垃圾袋是专用的医疗垃圾袋,由隔离人员自己绑好放在门口。收垃圾要两个人配合,先将垃圾放入新的垃圾袋中,然后封口,酒店外设立了独立的医疗垃圾安置点。每个步骤都会用含氯消毒水消毒。
“现在只有4名住户,工作量大幅下降了。最多的时候,一天解除隔离8名,入住4名。工作人员忙到凌晨。”陈壮辉介绍。
医护人员兼清洁员、外卖员
陈壮辉介绍,毕竟住酒店不是在自己家里,“一些隔离人员会有要求,比如希望买新的毛巾和洗漱用品;有些人想换个口味,会点外卖。”
为了让他们住得更舒心,将心比心,医护人员们尽量满足他们的需求。“经常帮他们收快递、送快递,有一次,一位住户凌晨1点半点了外卖,我们也要送上去。”
在这里,医护人员已经不仅仅是医护人员,他们还是清洁员、快递员、消杀员、文员,有时也要当心理咨询师。“个别隔离者刚进来时,不太理解,有抵触。”医护人员会加他们的微信,每日多听他们的需求,送餐、测体温的时候,“也会记住他们每个人的姓,听起来更温情。”
全身防护采样筛查“B”类人群
对每一位入住者都要进行咽拭子的采样,这个工作大多由陈壮辉和东区疾控中心的同事们一起承担。近日来还扩大了筛查范围,对有关部门通过大数据筛查出的“B类”人群进行大范围筛查,每天的检测量约上百名。
采集需要穿全套防护服,戴手套和护目面罩。为了不浪费防护服,每个班次不喝一口水,不上厕所,也不能坐下来,“担心防护物有破裂。”
确诊新冠肺炎不可或缺的一个关键步骤就是取咽拭子样本。取咽拭子是让检查对象张开口,迅速地用无菌棉拭子擦拭两腭弓、咽及扁桃体。每次采样,都有可能产生大量携带病毒的气溶胶,这是采集咽拭样本工作人员必须面对的风险。
“虽然只有短短几秒,但其实风险很高,因为不知道对方是否是潜伏者。”东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欧冬梅介绍,现在扩大了筛查对象,导致东区样品采集工作特别缺人,陈壮辉主动站了出来,主动请缨到采样工作最重的第一线,“这让我也很感动。”
后勤保障跟上让他们安心在一线冲
为了让这些一线人员在最基层的一线没有后顾之忧,欧冬梅说,东区为他们的家庭送菜上门,“他们在一线冲,我们要做好后勤保障。”
从上午10点到12点半,今天上午共计完成了40例采样。脱下防护服,陈壮辉和同事的后背已经汗湿。“今天还算好,前一天我们工作到1点半,全天采样工作时间超过10小时。下午还要接着干。”
◆中山日报报业集团新媒体中心
◆文+/记者 李玮玮
◆图+1,视频摄制+/记者 李玮玮
◆编辑:袁凤云
◆二审:韦多加
◆三审:魏礼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