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如何关爱医护人员的心理?中山心理专家支招
栏目:首页 来源: 发布:2020-02-13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时间的延长,医护人员也承受着较大的精神压力,疫情发展的不确定性也给他们带来了一些负面情绪。医护人员的心理状态如何调整呢?对此,记者采访了中山市心理卫生中心副主任、中山市心理卫生协会会长蒋廷云。


(资料图片)

“在隔离病区工作的医务人员,穿上防护服后,工作和待命时间至少6~8小时。这对他们来说是体力的考验,更是心理上的挑战。” 蒋廷云告诉记者,有效的心理疏导非常重要。

据介绍,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患者受疾病困扰带来的应激反应,一些患者情绪焦虑、烦躁不安,会有讲话有攻击性,有时表达对医务人员的不满。一线医务人员也会感到委屈、无奈;特别是在隔离区,部分患者还因为被隔离较少被关注、对病情的恐惧而表达对医务人员的不满,没有很尊重护理人员。还有护理人员反馈,上班时忙起来也不想那么多,下班后住在隔离酒店,面对空当当的房间觉得很孤独寂寞,会想念家人,也担心家人的健康,有时禁不住哭泣……

对此,蒋廷云说,面对突发应激事件时,我们会感到紧张,焦虑和恐慌,这是身体的正常应激反应,适当的应激反应,有利于提高工作与学习效率,提高注意力和警觉性,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和适应力。

如果医护人员在工作中,如果出现过度紧张,心跳呼吸加快的情况,可以闭眼十几秒钟做深呼吸,告诉自己很放松,快速找回平静状态;同时应与同事多沟通,相互支持,彼此分享情绪与观点,协商解决方法;工作中要服从团队安排,合理休息,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避免过度耗竭,才能以更好的状态去完成工作。

此外,在有可能的情况下,尽量保持与家人和朋友的联系,一方面能够减轻他们的担忧,另一方面也为自己带来更多的心理支持与鼓励;牢记大家的一致目的是防控疾病,共同敌人是新型冠状病毒,工作中相互包容合作,共同面对困难,协商解决问题,避免互相抱怨,以免让不良情绪影响工作。

如果出现失眠、情绪低落、焦虑等,通过放松等无法缓解时,请及时寻求专业帮助。如心理热线电话88884120,或找专业的医生咨询或治疗,甚至可以少量短期服用一些药物。


◆中山日报报业集团新媒体中心
◆文+/记者 张倩 通讯员 陈施雅
◆编辑:袁凤云 
◆二审:彭晓剑
◆三审:魏礼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