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帖!揭秘中山“火神山”医院的多项中山速度!
栏目:首页 来源:中山日报 发布:2020-02-08

今天是元宵节,180多名建设者们从不同的城市赶来,放弃了与家人的团聚,每天工作时间超过10小时,用时7天7夜建成中山“火神山”医院第一期,今日可交付使用。


本报记者 黄艺杰 摄

过去几日,本报全媒体记者也用镜头和笔记录下了中山“火神山”建设的日日夜夜。

现场直击:一期已建成病房门口配有温馨绿植


本报记者 黄艺杰 摄

中山市临时防疫医院占地面积约12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400平方米,

一期工期8天,预计提供床位200个,二期工期可提供床位300个。


本报记者 黄艺杰 摄

记者在现场看到,18平方米的病房里,铺设着白色的地胶,水电已通,灯光明亮。设两张病床,配备热水器、抽水马桶。洗手池有感应水龙头。病床上方设呼叫系统,全屋有紫外线消杀设备。该病区主要收治疑似病例、轻症患者和密切接触者。

令人倍感温馨的是,小桌子和病房门口,摆放着绿植,带来一些生机和温馨。

中山“火神山”的建设到底经历了什么?


本报记者 余兆宇 摄

1、边“打仗”边联系“粮草”

打这场硬仗需要充分的物资保障,从1月30日接到任务,整个建设团队就进入连轴转。当晚10点接到任务,当晚立即联系集装箱供应商,31日测量现场,当晚出施工图纸,2月1日各项工程步步展开,集装箱也开始一个接一个进场,陆续开始安装。

材料主管雷爱东手中的一本“工作日记”是他工作的标配。数百种物资的协调、采购、验收……都记载在他密密麻麻的日记里,日记本的角已经被翻得卷起。

PVC管到货了, 28种不同型号,每种订货量也不同。司机报数、快速清点、数量不够、立即沟通、指挥搬运、理顺后再清点一遍。几百种物资材料,雷爱东都得这样一遍一遍清点。“好在我们的供应商也很给力,各种物资源源不断地送来。”

2、工序衔接紧凑施工加班加点

负责现场协调的生产经理陈上每天微信步数2万步,“知道怎么来的吗?我们这里工序衔接相当紧凑,所有工序都不等人,完成一道就紧接着下一道。”

他指给记者看,集装箱到位后,水泥工立即进场砌洗手间,然后水电、管道进场,最后铺地板胶,打扫。“以前是所有箱子装好,才全部进入下一道,现在要紧盯,不浪费一分一秒。”正因为依靠现场调度,陈上的步数也就轻松迈过2万步。


本报记者 余兆宇 摄

3、机电安装是个技术活儿

机电安装是个系统工程,机电经理张磊1日到了工地,确定了施工思路,当天下午就梳理核心材料,共计100多种。“缺了一样都干不了活儿。”确立了样板间的布局后,还要一一确定用室内水点、用电点、室外用电、用水、排水等。

不仅如此,张磊说,中山“火神山”工程还有一个建设难点就是污水收集排放的问题。如果全部投入使用,排水量大,按现有地形,没有坡度,水压不够,排到医院指定位置有难度。因此,决定设室外排水主管,每一期工程增加一个化粪池,通过压力污水泵抽排到医院污水收集点。


本报记者 余兆宇 摄

现场,记者看到,挖掘机挖出一个巨大的坑,蓝色的化粪池已经就位。前几日,人手不够,张磊亲自下到3米深的坑底挖泥、测量标高,“危险的动作我们自己上。”

张磊说,每天闭上眼睛闭上眼睛满脑子都是明天要干什么活,从早站到晚,一天下来,只觉得腰痛。

4、水、电、通信创下新的中山速度

在中山“火神山”的建设中,我市水、电、通信部门也拼出新的中山速度,全力保障临时防疫医院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投入使用。


本报记者 黄艺杰 摄

通电是头等大事。有了电,其他施工才有保障。2月6日,南方电网中山供电局仅仅用了6天,在不影响原有二院用电的情况下,便完成了10千伏电缆350米、三台变压器、低压电缆1200米的工程量,比原计划提前了整整6天,创造了新的中山电力速度。

为满足医院扩建后的用水需求,我市水务公司从港口镇的市政管道上接水,并敷设给水管至临时防疫病房处,全长约250米,铺设过河管约12米。工程难度大,但仅仅用3天时间完成管道安装,确保2月8日临时防疫医院通水。

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中山市分公司从接到任务到交付新建5G基站,仅用了89个小时,信号可全覆盖临时防疫医院,创下了中山铁塔交付的最快记录。

目前,二期工程同时开工,已完成土地平整、水泥浇筑,部分箱体已完成安装。


◆中山日报报业集团新媒体中心
◆文+/记者 李玮玮 黄启艳
◆图/记者 余兆宇 黄艺杰
◆编辑:沙玉兰 
◆二审:张鹏
◆三审:岳才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