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打四五百个电话!中山疫情防控技术小组的24小时
栏目:首页 来源:中山日报 发布:2020-02-05

在抗疫过程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负责组织制定和修订疫情有关预案和防控指引,对全市疫情监测、疫情处置等工作提供指导,协调各部门间的防控工作,组织对疫情防控措施落实进行督导检查等,每天忙得不可开交,从早晨8点上班到晚上12点下班是常态,这样紧张忙碌的状态他们已经持续了十多天。昨日,记者采访了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防控技术小组的部分成员。

一天要接打四五百个电话

昨天早晨8点,在市卫生健康局5楼的一间办公室里,疫情防控指挥部防控技术小组的6个成员已经早早来上班,开始埋头处理桌子上的文件。刚上班,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防控技术小组的钱峰已经接了好几个电话,“有镇区在疫情排查方面需要其他部门协同,我们要帮忙协调,指导他们做好疫情排查工作。”钱峰一边说,一边开始拨打桌上的电话,与相关部门联系沟通。

上午9点,有镇区疾控部门工作人员打来电话,反映和社区工作人员上门采样时,部分群众不配合,致使工作无法开展。钱峰接到电话后,立即和当地镇区的公安、网格员打电话,请他们一同到现场做好群众的教育工作。记者观察到,就是这样的一件看似简单的事,钱峰需要跟几个部门打电话联系,几个电话打完,终于处理好了事情后,钱峰抬起头,长长地舒了口气。

上午10点,一阵电话铃声打断了正在写防控预案指引的钱峰,一个镇区对确诊病人的密切接触者进行跟踪,要求其他部门协查。接完电话,钱峰快速在笔记本上记下问题,准备给相关部门打电话协调。“没办法,一天接到的各种电话太多了,手机上的备忘录记得太多了。重要的事情我担心遗漏,就在笔记本上记下来,然后一个一个去处理。”

下午3点,正在一堆资料中忙碌的钱峰又接到交警支队打来的电话,准备开一个关于高速路口联合检疫细化流程的问题的会议,钱峰和另外一个同事马上赶过去开会,半个小时后开完会,又快速回到办公室,处理另一个电话。

“疫情防控期,事情千头万绪,我们基本上24小时不关机,每天上班后就开始处理各种事情,直到晚上12点才能回家。”钱峰笑着说,整个技术小组有6个人,一天接打四五百个电话是常态,经常三更半夜还有电话来,照样要快速处理。昨晚凌晨一点多他还接到一个镇区居民的热线电话,说他发热,要求派救护车送去医院。接到这个电话,钱峰马上联系局值班人员,让他们第一时间联系镇防控指挥小组处理。


▲(小组成员钱峰)

加班加点成每个人的工作常态

记者注意到,钱峰面前放在一个茶杯,可一个上午的时间,他都没有端起来喝一口水,“经常忙得水都顾不上喝,有时同事看我太忙还帮我倒水。中午同事到饭堂帮我打包盒饭,有时接完电话处理完事情,饭菜都已经凉了,就胡乱扒几口算了。”钱峰说,他希望每件事情在他们这个小组都能处理好,通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他们现在已经开始创新工作形式,利用大数据来整合各个方面的信息,然后分派到各个镇区,对一些疫情信息实行网格化管理。很多事情理顺了,处理起来就快多了。

钱峰说,非常时期这些辛苦都是可以承受的,他觉得他们不是最辛苦的,一线的医务人员和疾控人员直接面临医疗救护和感染的风险,在工作上更辛苦。非常时期所有的忙碌都是值得的,希望大家同心协心,一起尽快把疫情控制住。

采访时,记者看到,技术小组的成员区柏新正在低头看一份省下达的最新的防控文件,他指着桌子上的文件说,“上传下达协调,镇区之间、部门之间,医院之间都需要他们去协调,市民有什么疑问,也需要他们来解答,他们暂时不能解答的,要找相关部门去解答。”从腊月二十八投入到这场疫情防控工作中,区柏新已经十几天没有睡过一个好觉了,每天晚上10点多下班成常态。他的妻子也在镇区做疫情防控、上门检查等工作,晚上下班也很晚。两个孩子没人照顾,只能放到亲戚家。“孩子经常问我什么时候才能回家,我说等疫情结束吧,那时我们就能按时下班了。”

在记者采访区柏新的一会儿工夫,该技术小组的成员林永盛已经接打了十几个电话,有市民咨询小区有确诊病例,为何不公开具体的楼层?还有市民询问药店买不到口罩怎么办?有镇区居民询问隔离酒店怎么没公开等等,对每一个问题,林永盛都耐心解答,有些问题一时无法解答的,他就把问题收集记录下来,移交给相关部门处理。“对每个问题都要核实,不敢轻易放过任何一个问题。今天我已经接了七八十个电话,每个电话都是有问题需要我们处理的。”林永盛说,这段时间他中餐、晚餐都是在单位吃盒饭,这个春节没有时间和家人吃一餐饭。基本上他晚上11点能下班,有个负责收集信息的女同事,天天12点才能下班,他们看在眼里,都很心疼。

记者提出采访该技术小组的成员叶世南时,他连连摆手,他正在处理一件紧急的事情,有个医学观察场所工作人员反映,父母送到医院了,他们的密切接触者几岁的孩子怎么安排。叶世南马上忙着给相关部门打电话,找专人安排好孩子。疫情刚开始时,叶世南被安排在宣传组工作,随着疫情防控情势的严峻,防控技术小组很缺人手,就把他调到这个小组了,“我们每个人都是‘救火队员’,哪里需要就支援哪里,特殊时期工作繁多大家都能理解。”叶世南说,他们这个小组的几个成员都是共产党员,作为一名党员,在疫情下就应该多做事,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能把每件事情做好,这样才能有助于全市的疫情防控大局。


◆中山日报报业集团新媒体中心
◆文/记者 周映夏
◆图+2/记者 黎旭升
◆编辑:沙玉兰
◆二审:张鹏
◆三审:岳才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