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警察故事①|34年守护万家灯火,社区民警”明哥”的警察故事
栏目:推荐 来源:中山+ 记者卢兴江 实习生 叶萃妍 通讯员 刘家良 张媛 发布:2024-04-18

开栏语:

在这个充满变革与挑战的时代,每一个角落都有着不为人知的故事。今天,我们将带您走进一个特殊而又平凡的群体——警察。他们是我们生活中的守护者,是法律的执行者,也是社会的稳定器。但在这些身份背后,他们同样是有血有肉的人,有着自己的梦想、困惑和挑战。《我的警察故事》将是一个展现真实警察生活、工作和情感的平台,让公众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这群在蓝色警服下,与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的人们。

在这里,我们会聚焦于那些平凡中的非凡,那些在日常工作中不为人知的小故事。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故事,让您从一个全新的角度了解这个职业,展现警察作为普通人的一面,感受那些在制服背后的人性光辉。


“明哥,又来啦!”当中山市公安局古镇分局海洲派出所民警袁锦明来到海洲行政村沙源自然村走访时,还没等他张口向大家问好,街坊邻居们就热情地向袁锦明打招呼。明哥今年56岁,一级警长,从警34年,始终坚守在一线,曾荣获个人“三等功”,“执法办案能手”等诸多荣誉,他的警察故事围绕灯都古镇展开,他用平凡“微光”,守护万家灯火。

明哥的一天简单而忙碌

“作为一名警察,每天的工作内容不可能都是办理案件、抓嫌疑人、作笔录,也不是电影中那种赴汤蹈火的英雄形象,更多的时候则是做一些很平凡的事情,跟老百姓的生活和需求融在一起的。”古镇公安分局海洲派出所所长彭晖说,明哥就是这么一个人。

调解纠纷中的袁锦明(左一)总是和颜悦色。记者卢兴江 摄

4月17日,明哥的一天从派出所的早会开始。早会上,所领导通报说,值夜班的同事带回派出所10个参与赌博的嫌疑人。明哥一听,知道自己又该忙了。嫌疑人虽然是被抓现行带回来的,但需要办案组花费大量的时间核实情况,固定证据。经核实,确定是刑事案件,需要提交分局重案组办理,如果是治安案件,涉及赌博,就需要派出所固定证据,包括赌具、赌资(筹码)、证人证言等等。

“从警以来,我一直都坚守不能放过一个坏人,也不能冤枉一个好人的办案理念。虽然我可能要想得更多一些,做得更细一些,但我认为值得,当然也才心安理得。”办案间隙,明哥跟记者说。一个上午,明哥和当值民警一直都在办理接手的赌博案件,因为涉及的人数较多,需要核实的细节和人员关系比较复杂,加上当天的天气很热,几位民警忙到满头大汗。

下午3时,外勤民警带回一名盗窃嫌犯。嫌疑人盗窃的是一辆高档摩托车,价值超过了6000元,涉嫌刑事犯罪,需要有经验的老民警坐实证据,明哥再次牵头,忙碌两小时后,案件才移交古镇公安分局。“明哥办案,我们放心!”分局有关负责人说。

海洲派出所实行的是大班制,值班民警需要从当日8时30分值守到次日同一时间。“白天的工作如同打仗,希望今晚海洲的警情少一些!”明哥说。

从警34年,他一直战斗在一线

1990年9月,在教师岗位任职整整四年的袁锦明通过考试,进入当时的古镇派出所工作。“考试前,我跟父亲商量是继续从教,还是做一名警察。父亲没有多想,建议我趁年轻,做一名警察,拼一把。”袁锦明说,自己和父亲都喜欢看警察题材的电影,既然想法一致,就去考了,结果顺利考上了。

培训一个月后,袁锦明成为一名真正的警察,被分到了当时的古镇派出所海洲分所,主要从事侦查和破案工作。不过,他发现派出所的工作气氛跟学校的工作气氛完全不同,因为每天都要跟嫌疑人打交道,他甚至有点害怕。那个年代,派出所既没有小轿车,也没有摩托车,办案需要自己踩单车前往发案地点,很多时候,赶到地点,嫌犯早已逃之夭夭。

袁锦明(左一)指导年轻民警阅览案卷。中公宣 供图

环境越是艰苦似乎越能锻炼人。四年后,袁锦明已经成为一名办案“老手”,一些难以侦破的案件,所里都派他出马。也正因如此,他一会被调到古镇派出所,一会被调到海洲派出所,但他始终没有离开过办案一线,也没有离开过古镇。

吸毒人带回派出所,他才感到后怕

每个办案民警都可能会遇到危险,但情况紧急时,容不得多想。

袁锦明(右一)向市民宣传法律法规。中公宣 供图

古镇公安分局的案宗里记录了一起涉毒案件。2005年,袁锦明被古镇派出所派驻冈南村当片警。有群众举报说,涉嫌吸毒的“利仔”回家了。袁锦明盯了一年都没发现,突然收到“好消息”,赶紧给古镇派出所所长打了电话。所长立即赶到,两人着便装直奔“利仔”家。

“我儿子没有吸毒啊,你们弄错人了吧!”袁锦明表明了身份,说明了情况,但“利仔”的父亲站在门口,坚决不让进屋。“利仔”直接去了厨房,手提一把菜刀走过来,和父亲站在一起,与一米距离的两名警察对峙。

“我们只想看看‘利仔’的胳膊上有没有针眼,如果没有,我们就走了。”所长急中生智。听到这话,“利仔”稍微想了想,伸过胳膊。袁锦明快速动手,将其控制,同一时间,所长抓住了“利仔”拿刀的右手,将刀夺下。

实际上,动手之前,袁锦明早已收集到了证据,也知道“利仔”没有注射吸毒,而是利用锡纸吸食毒品。回到派出所后,明哥这才感到有些后怕。

20年的“心结”终于解开了

1996年,古镇海洲发生一起命案,接到报警,正在值班的袁锦明带队赶赴现场,展开追捕。然而,受当时的侦查手段限制,嫌疑车辆找到了,但犯罪嫌疑人就像“人间蒸发”,销声匿迹。因为是自己参与侦办的案件,袁锦明此后有了一个“心结”。实际上,每年他都会关注此案,查阅案卷,但一直没有突破。2017年,专案组成员终于突破道道难关,将嫌犯缉拿归案。“听到这个消息后,我心里的石头终于落地了。”袁锦明说,这块“石头”整整压了我20年啊!

“从警的34年里,明哥的警察故事三天三夜都讲不完。”海洲派出所内勤邓淑清说,每个荣誉证的后面都有一个故事,明哥的荣誉证有一大摞,但他一直很低调,尽管他已经53岁,仍旧战斗在侦办案件第一线。

已经53岁的袁锦明仍然坚守在案件侦办和巡防第一线。记者 卢兴江 摄

实际上,像明哥这样的老警察,占到了海洲派出所全部警察的差不多一半,他们的故事就像沙地里的花生,一提就是一串。也正是他们对公平正义的捍卫,对万家灯火的守护,我们的生活才得以平安幸福,中山的经济才有一个高质量发展的良好环境。


编辑 卢兴江   二审 张房耿   三审 程明盛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